23考研結束了……
有人一戰(zhàn)成碩;
亦有人二戰(zhàn)、三戰(zhàn)仍舊敗北。
這幾天后臺陸續(xù)收到了很多考研失敗的同學發(fā)來的私信:
所以……管理類專碩考研,到底需不需要運氣和天賦?
下面是我采訪了7位同學得來的答案,他們有的是今年剛考上,也有的是研究生快畢業(yè)了。讓我們一起來聽聽,他們是怎么看待運氣和天賦的吧~
大專自考本科,二戰(zhàn)上岸上海財經大學MBA
我覺得管理類專碩想要考上,清醒的認知和選擇+足夠的努力+正確的路徑,就可以成功上岸了。
而且我身邊考過MBA的都說選擇大于努力,除非你有碾壓一切的實力,不然肯定都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謹慎選擇的,像今年國家線167,我覺得咬咬牙都能上。
據我了解,我一個朋友一戰(zhàn)失?。o中生友),就是覺得管綜這么簡單,備考戰(zhàn)線不用拉得那么長,結果去年被數學一桿子打傻了,今年老老實實學習,現在也上岸了。
所以我覺得運氣和天賦是要點的,但不是絕對,也不是沒有就肯定上不了岸。
至于二戰(zhàn)三戰(zhàn)還上不了岸的人,我想說ta一定是沒找對方法,或者選擇出了問題,你說你英語退化成26個英文字母都念不下來的水平,想要沖擊名校國際MBA項目,恐怕是自討苦吃了。
本科,上岸交大電院MEM,筆試180分
我覺得運氣天賦都需要,還需要自身努力。
不過對我來說,可能運氣占比更多吧,因為我正好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考上的,哈哈哈哈……
而且我那年劃線往低劃了,按照正常的189或者190的話,我就沒戲了。
當然我也是精心準備最后拿到了這個分數,正好又趕上分劃低了,所以是90%的努力加上10%的運氣吧。
本科,上岸哈工大MBA,初試分數202分
我覺得勤能補拙,至于那些覺得管理類專碩就是靠運氣和天賦才能考上的,要么就是他真的有天賦,裸考200+,要么就是根本不了解這個考試。
作為一個研究生選拔考試,本身是有一定淘汰率的,你想上岸,肯定要付出別人付出不了的,比如說下班回家,累了一天了,就會犯懶,不想學了。但是勤奮的人就會把下班后的2-3個小時利用起來,時間長了,這個差距還是蠻大的,所以說勤奮還是挺重要的。
尤其是我們考MBA的,大多是已經畢業(yè)工作了,而且我們這種工作10多年的,初中高中的知識基本都忘完了;另外一個方面在職備考要照顧工作,又要照顧家庭,還要照顧學習,那你的精力分配就會有問題,很多時候不是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。
沒經歷過的人才會覺得管綜考試只需要天賦和運氣,他們體會不到我們在考研路上的付出和心酸,這樣一句話就抹殺我們的努力,太片面了!
本科,上岸交大安泰MBA,提前面試B線,筆試172分
我覺得運氣也是基于實力的,你不可能啥也不會純靠蒙考250、260分!
而且要說需要所謂運氣的話,我身邊很多人都是發(fā)著高燒考試的,按理說這不就屬于沒運氣嗎,但是人家照樣考上了,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得有實力,運氣它是一種很表面的東西??荚囘@種事,肯定不能靠運氣的。
然后天賦的話,我覺得說基礎會更精準一點,也不光管理類專碩,任何考試基礎好的人都是有優(yōu)勢的。每個人離開學校的時間,或者你原來的專業(yè)背景,或者你的技術水平,還有你的知識儲備都是不一樣的。
像我一個同學就是工作天天用英語,都不用復習,隨隨便便就能考到80多分,那他要比別人節(jié)省多少時間,這個沒辦法跟人家比的;再比如對于那些搞理工的、搞數學研究的同學來說,備考管綜數學一般也更輕松。
所以說,基礎好,肯定就比基礎差的人備考容易嘛,我覺得跟天賦關系不大。
本科,上岸華科MBA,提面優(yōu)秀,筆試193分
我覺得運氣占個20%吧,畢竟人生沒有一帆風順,總會有一些小插曲,運氣好就是這些小插曲別出現在關鍵時刻。
天賦怎么說呢,我覺得一般只要有兩門,你是比較OK的,不是非要特別好,至少不拖后腿的程度吧,然后其他兩門你努力學,能學到什么程度就學到什么程度,我覺得考過線,應該是沒有問題的,就是怕你科科不行,那可能就比較難說了。
對于那些裸考,或者考前學了一個禮拜就高分上岸名校的,那就肯定就是天賦了。我身邊就有一個同學,他就是隨大流考著玩的。一戰(zhàn)時基本上沒有學習過,就考前做了一套真題,過了國家線,但是沒上一志愿的線。今年二戰(zhàn),還是沒怎么學習,據我所知,他前前后后最多學過一個月,每天學習時長也不長,結果直接考了246分!不過他估分的時候,只估了180多,分差60分,也不知道怎么搞得的,之前和朋友討論是不是答題卡涂錯了,反而做錯的也對了呢?要是真的這樣,那這不就是運氣+天賦的結合嘛哈哈哈。
結合我自己的情況來說,讓我上岸的最大因素就是決心。其實我本身是個自制力比較差的人,就是靠著這個非得考上,不考上就怎么怎么樣了的決心,硬挺過來的;同時我還給這份決心加了不少碼,比如說輔導班學費,我記得當時我是逢課必報,都是線下上課,每周末通勤5個多小時,不斷增加自己的沉沒成本,挑戰(zhàn)極限了屬于是。
本科,上岸交大安泰MBA,筆試244分
運氣的話我覺得還是有的,比如說去年考試的時候,有很多人陽了嘛,嚴重的可能都直接棄考了,這就是典型的運氣不好了。
但是天賦,就完全不用了,因為本身300分的卷子,如果拿了預錄取資格,考個170就行了,也就是個及格線,那及格率還是比較容易達成的,所以不需要太依賴天賦。
除了這些我覺得還需要自身努力和找對方法,不過也不是那種寒窗苦讀的那種努力了,我是報了班的,基本上正常跟課下來,課后做題正確率在70%以上這樣,過國家線沒什么問題。
然后方法的話,一方面是整體備考的一個策略,要搞清楚自己的薄弱項,分輕重緩急去備考,畢竟在職人備考的時間也不多嘛。我基本上每科都定了一個目標分,基礎好的就定的高點,基礎好的定得低點,最終總分挺過170就行了;另一方面就是具體的學習方法了,我覺得成功上岸的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,特別是針對一些特定的學科吧,有些人可能數學有一套自己方法,有些人可能學英語或者邏輯一套自己的方法,基本上這個能保證你在某一科能拿到比較穩(wěn)定的分數。
我本身備考時間是比較充足的,所以基本上我每一科投入時間都會比較多,都有學到我的最大值。
今年上岸交大安泰MBA項目,筆試188分
我備考的時候,小易(我的朋友)陪我上了兩個禮拜的自習,對我?guī)椭艽?/span>。他6:00跟我去我那里,他坐到9:00或者 9:30,我基本就能從6:00學到9:30,做一套英語或者做一套數學、做一套邏輯。這樣晚上至少搞兩套題,時間就不會荒廢掉了。
我覺得同行人的意義就是一個場景構建,大家一起干一件事情,如果你不好好干那個事,就覺得自己好像不入流,他在執(zhí)行我也在執(zhí)行的這種互相監(jiān)督,一起學習的氛圍有了,我就能沉下心來,哪怕就兩個人一起學也挺好的。
但如果說只有我一個人在那里學,沒看一會書就開始刷手機,一刷就半小時,基本上坐那三個小時,可能兩個小時都是在刷手機。
所以我覺得就是一定要有同行人,大家互相監(jiān)督,構建一個學習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,備考會更高效一點。畢竟大家都是工作太久了,心散了,心野了,手機又這么發(fā)達,里面的漂亮東西又比較多了,一看就半小時起步。
看完學長學姐們分享的答案后,你有什么感想呢?
有人覺得:“天賦決定上限,努力決定下限。”
有人用實際行動證明:“天賦決定下限,而努力才決定上限!”
所以說,“純屬運氣”只是上位者功成身退后的搪塞罷了,千萬不要當真。考研也好,生活也罷,絕知此事還是要躬行啊!